欢迎访问洪合人网网站!
洪合头条  >  反诈  >  这种培训班不能报!秀洲已有多名家长被骗!
这种培训班不能报!秀洲已有多名家长被骗!
2021年05月01日 09:04   浏览:11009   来源:jack

“爸爸!

我要上清华!

我要跟清华老师面对面学习!”

家长们

听到这句话别急着高兴

先问问自己

这是你家孩子吗?


妈,我现在在学校上微机电脑课,老师让我们学习表格制作,我有件学习上的事情和你商量一下。最近,学校邀请了资深教授团队举办语数外的培训班。我很想参加这个培训,问问你的意见。

爸,我们学校邀请了“哈佛大学”、“清华大学”的资深教授到我们学校培训,培训英语、数学和计算机等课程,我很想报名,你的意见怎么样?

看到孩子发来这样的消息,很多家长都急了:孩子这么有学习积极性,而且机会难得,作为家长,怎么能不全力支持?


关心则乱

冲动之下

他们选择了打款缴纳学费

殊不知已经掉入了骗子的圈套


近期,秀洲已发生多起类似案件,损失金额达数万元。



真实案例

4月26日,事主杜某报警称:骗子冒充事主女儿加了微信,说要报名一个辅导班,推荐了另一个“教务主任的微信给事主,“教务主任在微信上跟事主介绍了辅导班的内容,三门课程需要交48000元,课程完成后可以获得国家50%的补贴。


杜女士又添加了“李主任”的QQ,对方谎称该培训班报名人数较多,名额有限。在“孩子”不停催促下,杜女士向“李主任”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4.8万元。转账后,杜女士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女儿,说到培训班缴费的事情,却发现并无此事。发觉被骗后,杜女士立刻报警。


量身定制角色演绎

四步让家长深信不疑


第一步:假借身份信息,量身定制骗局。由于信息开头直呼“爸”、“妈”,并自报姓名,很多家长看到信息会放松警惕;


第二步:多种借口搪塞,躲避家长核实。在发信息时,骗子以学生口吻,称“自己的手机摔坏、进水、没电无法接听电话”“用的是同学手机”“正在上课”为由,一方面消除家长对陌生号码的警惕性,另一方面避免家长打电话核实;


第三步: 双重角色演绎,令人防不胜防。骗子通过扮演未成年的学生、学校领导等多重身份,互相印证,增加可信度;


第四步:假借名额有限,制造紧张气氛。以“名额马上没有”、“不报名对自己影响很大”为由,制造紧张气氛,催促家长马上转账汇款。


遇到收费不急

转账多核实

发现被骗及时报警


遇到类似情况,请广大家长保持警惕,不要着急转账,一定要通过电话、视频或见面等方式与子女或老师本人进行核实。凡是涉及钱财问题的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,多加核实确认,切勿轻信他人,以免财产受到损失。一旦发现上当受骗,保存好证据并及时拨打110报警


涉及钱财

一定要跟本人确认!

总之一句话

不听不信不转账



来源:秀洲“三不”蜀黍反诈宣讲团

头条号
jack
介绍
自媒体人!
推荐头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