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田里的秧苗正在抢种,路畔的向日葵开得热烈,一幢幢厂房掩映在村庄的林木间,司机师傅调侃道:“咯咯哒……抓两只小鸡回去!”这家公司前身最早成立于1983年的浙江嘉湖机床股份有限公司,它的景色,迥异于外人对机床冰冷的想象。
“厂子有些年头了,从我爷爷当年的几间小瓦房,发展到现在将近30亩地,从来没挪过地。”在洪合镇良三村,记者见到了嘉湖机床总经理陈峰。这位新掌门人和他的企业,颇有种“小隐于野”的意味。
一家“低调小厂”
嘉兴“0001号”民营企业
“小时候就在工厂里面玩,看到奇形怪状的零部件总要摸一摸、滚一滚。”从小家就在厂区附近,陈峰的童年“玩伴”自然和机械挂上了钩。
“工厂童年”的源头,要追溯到1983年。改革的春风吹拂大地,也吹到了良三村。爷爷陈阿金作为“下乡自己做企业的第一批人”,响应号召,在村边租地建起几间瓦房,用乡镇企业攒下的经验创办了“良三仪表五金厂”。
这是一个需要勇气的决定,彼时,“民营企业”尚是一个陌生而充满探索意味的词汇。爷爷陈阿金和姑姑陈玲瑛成功申领了嘉兴市“0001号”民营企业执照,成为名副其实的拓荒者。陈峰的父辈们,也在这艰难的创业初期,同时也是充满机遇的黄金年代里,日夜奔忙。
“父母特别忙,三天两头就要出差、洽谈生意,对我们小孩基本是放养。”陈峰笑称自己和弟弟妹妹们是“一群野孩子”。但正是这片“放养”的厂区,成了他工业启蒙的摇篮。他看着父辈们用双手“扳”动简陋的仪表车床,目睹小作坊在市场经济初兴的浪潮中艰难成长。
成长的轨迹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。2001年,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,制造业迎来了井喷式发展,嘉湖机床站上了发展的风口。“那时候设备只要是铁的、能动的,大家都抢着要。”陈峰回忆道。市场对基础设备的渴求,让这家扎根实业、专注机床制造的民营企业迅速壮大。
剑指“工业母机”,大干一场!
“走,带你们到车间看看。”说着,陈峰领着记者来到车间。走进车间,一台台调试完成、泛着金属冷光的“大家伙”静静伫立,整装待发。很快,它们就将去到中国制造企业的车间,成为生产线上的核心。
从简易仪表车床,到今天这些智能化的设备,三代人全心全意造的“机床”,究竟承载着怎样的分量?陈峰给出了朴实的解答。
然而,这条命脉曾长期受制于人。“以前国外设备进来,连移动一下位置都会被监控,更别说用于军工生产。”高端机床长期被国外垄断,成为悬在中国制造头顶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
困境催生斗志。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,嘉湖机床和国内同行们“摸清了自己的一套方式”,从各方面技术创新里寻找国产化替代方式。
近年来,嘉湖机床逐步实现了从简易型通用车床为主,向经济型数控车床和中高端数控机床为主的转变。如今,车铣复合、斜床身刀塔机、斜床身排刀机、平床身线轨车床、加工中心、平床身硬轨重切车床等产品线日益丰富,技术含量不断提升。
而研发,就是核心驱动力。“国内设备以前只能做两三道工序,现在我们在攻关机床的五轴联动,目标就是要替代进口!”车间内,技术员正用精密仪器检测机床生产出来的零部件,表面要求“光洁如镜”,尺寸误差需控制在微米级——而这已是嘉湖机床的“基础标准”。
如今,美的、格力的核心配件厂,大众汽车供应链上的嘉兴企业,都活跃着嘉湖设备的身影;新凤鸣、桐昆、加西贝拉、三一重工等知名企业,都是嘉湖机床的用户。除了国内,墨西哥、俄罗斯等地的工厂里,或许你也能看到“JIAHU”牌机床正在火热运作……
“客户懂产品,我们懂设备,双剑合璧才能解决真问题。”陈峰总结道。
三代人的百年车间
向“数智”要生产力
在嘉湖机床,“嘉兴第一家民营企业”的招牌依旧响亮。“既是动力,更是压力。”陈峰坦言。
这个在机床边长大的“厂三代”,如今正肩负着将祖辈创办的企业推向百年基业的使命,这样的梦想重若千钧。他清楚记得参观德国、日本机床同行时的震撼:“人家动辄百年历史,我们才刚走完40年。”
干机床如熬老汤的信念,深植于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全国机床百强企业的基因。诞生于改革开放,坚持到现在依旧专注机床制造,嘉湖机床在长三角以“稳”著称。近40项实用新型专利、发明专利的证书挂满走廊,无声诉说着三代人的坚守。
父辈打出的天下,如何做出属于自己的成绩,是“新掌门人”的一致课题。于陈峰而言,也不例外。
守业绝非守旧。陈峰摒弃了祖辈“万事自研”的模式,转而构建开放生态链。“现在60%零件外采,国内产业链水平完全能满足精度要求,成本反而更低!”他指着正在组装的数控机床解释。
更大的变革在于拥抱数智浪潮。在传统设备年代,一台设备只完成一个功能、一道工序。而如今,一台设备可以负责好几道工序,一个人就能够控制两三台设备,机床自动化率大大提升。更大的蓝图正在展开,未来研发方向直指“黑灯工厂”,车间大屏实时跳动每台设备产量与合格率,一两人足以监控一条全自动生产线,这就是工业的力量。
三代人,就做一件事。四十年风云激荡,相隔万次日升月落,嘉湖机床的车间里已迭代了五六代产品。脚下的土地吞吐着金属与稻谷的呼吸,这场在小隐于野中孕育的工业长征,正将“百年车间”的梦想浇铸进数字时代的土壤。那枚象征“实业”的齿轮,为百年基业精密咬合,铿锵前行。
来源 | 看秀洲